本篇文章翻譯自即將於2025年12月發表在《補充療法醫學期刊》(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的科學研究,為靈氣的療效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這項由Adam W. Hanley及其團隊進行的安慰劑對照隨機臨床試驗(RCT)發現,靈氣和正念療法均能顯著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的症狀。
該研究將164名患有慢性膝蓋疼痛的成年人隨機分配至靈氣組、假靈氣組(shame Reiki, Feiki)、正念冥想組和候補對照組。經過為期四週、每週一次30分鐘的療程後,研究結果顯示:
•顯著改善症狀: 與候補對照組相比,靈氣組和正念組的參與者在症狀嚴重程度上均有顯著改善。
•療效相當: 靈氣的治療效果與廣受認可的正念療法相當,且顯著優於假靈氣組和候補對照組。
•臨床意義: 超過半數(55%)的靈氣組和正念組參與者報告其症狀獲得了超過30%的臨床顯著緩解,遠高於假靈氣組(20%)和候補對照組(13%)。
研究結論指出,靈氣可能為慢性膝蓋疼痛患者提供一種「安全、易於獲得且非藥物」的治療選擇。這項研究的嚴謹設計(包括高達96%的參與者留存率和成功的盲法操作)使其結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並為靈氣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療法提供了科學依據。
接下來看比較完整的實驗設計。
這是一項單中心、四組、安慰劑對照的隨機臨床試驗,採用盲法評估(試驗註冊號:NCT05541718)。試驗開始後,試驗設計、入組標準和結局指標均未做任何修改。所有程序均已獲得當地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 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間,所有參與者均透過醫療服務提供者轉診、電子健康記錄審查、退出信函、傳單和社交媒體廣告等方式,從猶他州鹽湖城的初級保健和疼痛診所招募。所有參與者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在知情同意過程中,除安慰劑對照組(即靈氣療法組)外,所有研究程序均已向參與者說明。參與者僅被告知三種分組:靈氣療法組、正念組和候補名單組。為避免對內部效度構成重大威脅,研究採用了欺騙手段。欺騙手段的使用經過仔細考慮,並嚴格按照倫理準則實施,確保參與者在完成所有研究程序後,充分了解研究的真實性質。
符合條件的參與者為英語流利的成年人(即≥18歲),至少一側膝關節經醫生確診患有骨關節炎,且基線WOMAC疼痛評分平均≥2分。排除標準包括:(1)先前接受過靈氣療法或正規正念訓練;(2)在研究篩選前3個月內使用過口服、全身注射或關節內註射類固醇;(3)在研究篩選前3個月內使用過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4)既往一年內接受過膝關節置換術(5)報告有其他認知障礙(5)報告有其他認知障礙。
開始由一位未參與結果評估或分析的研究協調員使用電腦隨機數產生器,將參與者隨機分配到四個組別之一(分配比例為 1:1:1:1):靈氣療法(實驗組)、假靈氣療法(安慰劑對照組)、正念療法(主動對照組)和候補對照組。為了確保參與者保持盲態,我們採用了先前涉及安慰劑對照組的靈氣療法研究中使用的策略。例如,我們錯開預約時間,以減少候診區人員重疊或參與者互動的可能性。治療師遵循標準化腳本,以限制與參與者的對話,並使用預先準備好的常見問題答案。我們透過對每次治療過程進行錄影來評估方案的執行情況。
基線評估由對隨機化過程不知情的研究團隊成員進行,隨機化過程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始終保密。為了維持盲態,在研究完成前,評估人員和主要研究者均無法取得隨機化序列。為進一步確保結果評估者的盲法,研究採用了線上非同步自填式問卷,避免了研究人員與參與者之間的任何直接接觸。
三個積極研究組(即靈氣療法組、假靈氣療法組和正念療法組)的參與者均在大學研究中心接受個人化治療,每週一次,每次30分鐘,連續四週。治療期間,研究人員不在場。
靈氣組的實驗流程
第一次靈氣療程以簡短的標準化靈氣介紹開始,隨後進行20分鐘的靈氣療法。療程結束後,靈氣治療師與參與者進行5分鐘的討論,探討參與者接受靈氣療法的體驗。第二至第四次療程的結構類似,包括簡短的歡迎對話、20-25分鐘的靈氣療法以及5-10分鐘的療程後討論。本研究僅採用非接觸式靈氣療法,治療師將雙手置於參與者身體上方約6-12吋(15-30公分)處。 治療師在療程中主要站立,偶爾也會坐在凳子上。參與者坐在可調節的人體工學椅上,該椅子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適度和放鬆度。坐姿對於確保清晰採集心理生理數據(包括腦電圖(EEG)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至關重要。腦電圖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的測量結果將在另一篇論文中報告。
在靈氣療法中,治療師有意識地保持著透過促進能量平衡來緩解膝骨關節炎(KOA)症狀的意圖。靈氣治療師將雙手在參與者身體的特定部位(例如頭部、肩膀、腹部、膝蓋和腳)移動,每個位置保持數分鐘後再進行下一個位置。手部位置的順序和放置方式在所有療程中都是標準化的,但允許根據參與者報告的需求或治療師感知到的能量阻塞部位進行細微調整。為了確保療程的一致性,所有治療師在進行治療前都必須觀看一段靈氣療法示範視頻,並被鼓勵遵循標準化的對話腳本與參與者交流,同時在適當情況下靈活地滿足參與者的個體需求。
靈氣療法由五位受過訓練的治療師之一進行。治療師的資格標準包括:至少五年公開的靈氣療法實務經驗;平均每週至少進行五次療程的活躍個案;能夠適應實驗室環境;有進行非接觸式靈氣療法的經驗和信心;提交有效的培訓證書。提供三份可核實的客戶證詞;以及與骨關節炎和/或慢性疼痛患者合作的經驗。根據以往生物場療法研究的最佳實踐,靈氣療法從業者在整個研究期間定期會面,回顧技術要點,確保治療的規範性,並共同解決任何與方案相關的問題或挑戰。
假靈氣組的實驗流程
假靈氣療法的療程結構在形式和流程上與靈氣療法的療程結構相同。假靈氣療法的療程流程均有腳本,假靈氣療法師需觀看示範視頻,以模仿靈氣療法師輕柔而有意識的手部動作,該示範視頻旨在促進真正的靈氣療法師操作的標準化。假靈氣療法師皆為研究團隊成員,他們對靈氣療法一無所知,也未接受過相關訓練。與已驗證的類似生物場療法研究方案一致,假靈氣療法師不設定治療意圖,並透過精神分散來抑制對生物場能量的關注。為確保不會無意中啟動生物場能量,假靈氣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需在心中默數從1000開始,每次減7,以此分散注意力。 1如果參與者提出問題,假靈氣療法師會根據與研究中的靈氣療法師共同製定的標準化腳本給出基本答案。
正念組的實驗流程
隨機分配至正念對照組的參與者進行了引導式正念練習,這些練習改編自正念導向復健增強(MORE)治療計畫中使用的標準化正念練習腳本。 在正念冥想訓練中,參與者學習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身體感覺上,同時監測並接納雜念、負面情緒和疼痛。每次訓練包括治療師的介紹、引導式正念活動、活動回顧和維持指導。正念冥想治療由六位大師級的引導師提供,他們都接受過首席研究員(PI)針對本研究計畫的培訓。
對照組
隨機分配到等待名單對照組的參與者在研究期間未接受靈氣療法、菲基療法或正念訓練。他們被告知繼續進行常規的疼痛管理,但在研究期間不得開始任何新的治療方案。完成所有研究程序後,等待名單對照組的參與者有機會接受正念訓練。
實驗結果
研究結果表明,在為期2個月的追蹤期內,靈氣療法和正念療法均能顯著降低膝骨關節炎(KOA)的症狀嚴重程度。具體而言,與等待對照組相比,接受靈氣療法和正念療法的參與者在2個月追蹤時報告的KOA症狀嚴重程度顯著降低,這表明這兩種輔助療法在控制慢性KOA疼痛方面具有潛在益處。靈氣療法和正念療法在降低症狀嚴重程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靈氣療法可能產生與現有輔助療法相當的效果,儘管其作用機制可能不同。此外,正念療法參與者的症狀改善程度顯著高於假靈氣療法組,而靈氣療法組和假靈氣療法組之間的差異接近統計學顯著性(p = .10)。這顯示在2個月的追蹤期內,靈氣療法並未顯示出優於安慰劑的統計學顯著療效。然而,從治療後到2個月追蹤期間,兩組的症狀變化軌跡顯著不同:假靈氣療法組的症狀惡化,而靈氣療法組的症狀持續改善。鑑於這些發現,應謹慎解讀靈氣療法的效果,因為改善可能反映的是安慰劑效應或預期效應,而非特定的治療機制。同時,斜率分析表明,可能存在預期效應之外的影響,這凸顯了在更大規模、以機制為導向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驗證的必要性。假靈氣療法組膝骨關節炎症狀嚴重程度的變化與等待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這一事實支持了假靈氣療法作為安慰劑對照的有效性。
更直接臨床意義的是,靈氣療法參與者在2個月的追蹤期內膝骨關節炎症狀嚴重程度降低了32%,與正念療法參與者的38%、假靈氣療法參與者的20%以及等待對照組的13%的降低幅度相當。慢性疼痛減輕超過30%被認為具有臨床意義。因此,在本研究中,靈氣療法平均而言能夠顯著減輕慢性疼痛,55%的靈氣療法參與者達到了有效應答案標準。此外,本研究中靈氣療法帶來的症狀改善與使用WOMAC評分評估其他更常見KOA治療方法(例如運動(WOMAC總分變化百分比=-10%)、物理治療(-21%)、羥考酮(-28%)、乙醯胺酚(-28%)和布洛芬(-34%))療效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RCT)結果一致或更優。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靈氣療法在臨床上具有顯著意義,儘管統計上不顯著,但其療效優於安慰劑。雖然這些發現尚屬初步,但它們提示靈氣療法可能為KOA疼痛管理提供一種非藥物替代方案,其療效與傳統療法相當,但不會像長期用藥那樣產生副作用。鑑於傳統的藥物鎮痛策略,例如非處方藥和阿片類鎮痛藥,通常每次用藥後只能緩解疼痛幾個小時,而本研究中靈氣療法的效果卻在治療結束後持續數週,因此這種可能性尤其值得關注。然而,在得出確切結論之前,仍需透過更大規模、以機制為導向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驗證。